
大家都知道,皇后是皇帝的正妻,是皇帝的亲自封立的,肩负着重要的职责。自周朝以来,皇帝的妻子便被称作“后”,而“妃”则是对其他妃子的称呼。皇后的册立在古代是一项盛大的仪式股票配资官方,不仅有隆重的立后庆典,还会向全国宣告,象征着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。大多数皇后都出自显赫的贵族家庭,但到了明朝,许多后宫妃嫔却来自普通民间,这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政策有关。为了防止外戚干政,朱元璋特别制定了严格的选后宫制度。尽管如此,还是有一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女子被选为妃嫔,她们多为家中无显赫背景的小官之女。今天,我们要讲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——钱皇后。
钱皇后,原名钱氏,出生在南直隶的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),她的父亲是中府都督同知钱贵。钱氏的家族背景虽然不显赫,但有着和皇室的渊源——她的曾祖父钱整曾是朱棣的老部下,忠心耿耿。钱皇后的父亲继承了家族的武职,多次随明成祖和明宣宗北征,凭借战功升职。直到女儿成为皇后,他才被升为中府都督同知。
展开剩余70%明宣德三年,朱祁镇被选为皇太子,而在宣德十年,明宣宗去世,年仅八岁的朱祁镇继位为明英宗,次年改元正统。明正统七年,钱氏被选为英宗的准皇后,当时她才十六岁,比英宗年长一岁。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举行初婚仪式的皇后册立,因为之前的皇帝大多是在登基前就已经有了配偶。
虽然这场婚姻由张太皇太后牵线,但英宗对钱皇后非常满意。尽管钱氏家族背景较为平凡,英宗依然决定为她家族升爵。钱皇后感激不已,但她出于对丈夫声誉的顾虑,婉拒了英宗的提议。传统上,帝王娶妻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,但钱皇后一直未能怀孕,然而,她从不阻止英宗亲近其他后宫妃嫔。随后,其他妃嫔相继为英宗生下了皇子,但尽管钱皇后未能为英宗生育,英宗依然宠爱她,并公开表示,只会立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。
然而,历史发生了巨变。明正统十四年,瓦剌军南下入侵,英宗亲征北方,因情报失误战败并被俘,这就是著名的“土木堡之变”。这场战败被视为明朝的耻辱,当时明军数十万人,竟被瓦剌几万人的军队打败,英宗也因此被俘。朝廷决定用金钱赎回英宗,而钱皇后则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奉献出来,只为能够赎回丈夫。
尽管如此,大量的金钱并未打动瓦剌,最终,在于谦等大臣的支持下,英宗的异弟朱祁钰被立为帝,史称“明代宗”。年仅二十多岁的钱皇后在这个时刻陷入了深深的绝望,每到夜晚,后宫中都能听到她痛苦的哭声。她日夜跪拜祈求丈夫的安全,最终因劳累过度,左腿残疾,哭泣过度导致一只眼睛失明。她对于这些变化毫不在意,也拒绝了治疗,因为她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为丈夫付出的代价。
经过漫长的时间,明代宗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成功保卫了北京,瓦剌终于归还了英宗。景泰元年八月,英宗返回北京。尽管英宗被尊为太上皇,代宗却将他幽禁在南宫,并开始对他进行软禁。得知妻子为自己致残,英宗不但没有嫌弃她,反而愈发珍惜她,深刻体会到妻子为自己所做的一切。他开始意识到,钱皇后不顾自己健康为他祈祷和承受痛苦,这份情深义重才是夫妻真正的感情。
在南宫里,英宗和钱皇后度过了艰难的七年岁月。英宗因为被幽禁,生活困顿,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,钱皇后看在眼里,尽管身患残疾,她仍带病进行刺绣,换取食物和衣物。她始终没有离开过英宗的身旁。
景泰八年,代宗因病去世,在旧臣的支持下,英宗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,史称“夺门之变”。虽然钱皇后已因残疾无法生育,太后建议立长子朱见深为太子,英宗却坚决反对,他不愿抛弃这位为自己付出了如此多的妻子。在英宗的坚持下,钱皇后依然保留了皇后的身份,但这也让她和太子生母周贵妃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。
天顺八年,英宗病重,临终时他十分担心自己的死后,周贵妃会借机欺凌钱皇后。于是,他口授遗诏股票配资官方,叮嘱太子朱见深,要尽孝,并指示:“钱皇后千秋万岁后,与朕同葬。”这份深情厚意,直至钱皇后去世,也未曾改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鑫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